
Elliott Erwitt 艾略特•厄韦特
与拍摄对象亲密接触
在世的摄影师很少有能将对当下生活的憧憬表现得像艾略特·厄韦特的作品那样极具典型性。周密的计划,以及恰如其分地出现在正确的地方,就是这位艺术巨匠的两大品质保证。

艾略特•厄韦特与他的凯恩犬萨米
记录下的那些瞬间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眼球,引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全球范围的焦点展览包括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华盛顿史密斯学会、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苏黎世美术馆、马德里雷纳索非亚博物馆、米兰Spazio Oberdan、伦敦Barbicon、巴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悉尼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以及另外30多个场所的展示。
厄韦特先生刚刚发布了他的第24本书,名为《Kolor》。这本最新出版的作品集制作精美,里面收录了大量极具典型性的大师级彩色照片。当然,该作品集的核心还是厄韦特在黑白照片中所表现出的那些基础元素的扩展延伸。
在他过去40多年所出版的书籍中,一些独特而平凡的主题也在不断发展。他探讨的内容包括对于手的使用和触感的痴迷、儿童的生活、狗的陪伴以及市容环境的特质。艾略特还因为给玛丽莲·梦露、菲德尔·卡斯特罗、切·格瓦拉、肯尼迪一家、尼基塔·赫鲁晓夫、理查德·尼克松、比利·格雷汉姆、玛琳·黛德丽、索菲亚·罗兰、林登·约翰逊等其他许多名人拍摄肖像而闻名。
“因为我拥有给像切·格瓦拉以及肯尼迪总统这样的人拍照的特权,所以我就去拍了。有些领导人有风度,而其他的则不一样。这对我没什么影响。他们都是人而已。就算他们很出名,也与我无关。我只是在完成工作。”
“我一直很喜欢旅行,去观察各地的人们。圣多佩斯在20世纪70年代就跟像现在一样,是许多美丽人群的聚集地。冈特·萨奇曾邀请我到他在那里的家中作客,我给他拍摄了一幅在巨大的棋盘上下象棋的照片。冈特和他女朋友的形象基本上就代表了圣多佩斯的生活风格。”这张照片是一种对于富豪文化的探索,被收录到了《Kolor》中。它将人与周围的环境作为一种并列关系。照片展现的是棋子与人的形体的比例对比,以及被摄对象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这就是名人文化中的有趣之处。

法国,圣多佩斯,1978:冈特·萨奇和他的模特朋友。
虽然在观察和捕捉人性的瞬间时留下了大量的记录,然而一些非常令人震撼的的照片却被“隐藏”了起来。“加利福尼亚之吻”这张照片直到25年后才被印刷出来。这张照片是1955年在一辆停在宝马山花园海滩上的汽车的后视镜中捕捉到的梦幻瞬间。正在接吻的情侣被框在圆形的后视镜中,而后视镜又被框在了太平洋波涛上景致独特的日落中。整张照片上光的质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美国,宝马山公园,1955:加利福尼亚之吻。
旅行是艾略特的探索中的中心主题。他出生在法国,在1939年10岁的时候就随家人移民到了美国。
“我初次来到美国时先到的纽约。后来全家在洛杉矶地区住了下来。”
“少年时候我就开始用观察照相机拍摄照片。我很早就用上了禄来(Rollei)的胶卷照相机。接下来准备换成徕卡(Leica)的35mm相机,但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来储蓄资金。那时候付费的专业照相都是些小活。”走职业摄影的道路并不轻松,而且需要精密的思考和努力的工作。
“虽然我跟父母移居到了加州,但我知道我得回到纽约去。”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充满了机遇。到纽约不久,厄韦特认识了爱德华·史泰钦、罗伯特·卡帕和洛伊·斯特莱克。洛伊是农业安全局的前任局长。他要求艾略特协助制作一份关于标准石油公司的图像档案。随着第一份任务的成功,他又委托艾略特对匹兹堡进行记录。艾略特交出了一份展现人和地点互动的对比研究。
这些黑白照片相当迷人,罗伯特·卡帕因此要求厄韦特加入玛格南图片社。在20世纪50年代期间,艾略特到各国旅行,为《Collier’s》、《Look》、《Life》、《Holiday》以及其他许多出版物拍摄照片。
他就是通过这个平台开始有关公司和旅行题材的照片拍摄。虽然时至今日,使用的工具设备已经有所不同,但拍照的核心价值并没有改变。
“我从来没用过马达驱动的相机。我不信任它们。拍照的重点在于拍摄的时机。使用马达通常就是在浪费时间。在后期编辑的过程中,就会要从数不胜数的废照片中进行挑选。”
即便有了当今的科技,艾略特仍然没有像其他摄影师一样习惯使用自动相机。“我使用数码相机的方式跟我最初使用观察照相机时基本相同。我会预测想要的场景,然后为之作好准备。”
艾略特·厄韦特的作品不仅仅展现出了对于时间、地点、光线、阴影、几何和构图的经典观感,其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每张照片与观者所产生的情感关系。这些感情涵盖了爱情、友谊、好奇、孤独、绝望、激进,以及更多更多。
这些照片大多都只是平静的瞬间,大多数常人在这样的时刻也许都在神游。而艾略特则在观察、思考同时计算最佳的时间切面。

美国,内华达州,里诺,1960:《乱点鸳鸯谱》集体照(彩色版)。前排左起:蒙哥马利•克里夫特,玛丽莲•梦露,克拉克•盖博
许多照片都成了经典,因为它们标示着特定的历史时刻。“我去了俄国拍摄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日。这个纪念日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这是苏联导弹的首次公开展示。”这张照片变成了俄国强权革命的代名词。“我当时就知道,我见证了历史的重要时刻。”
其他照片成为经典,则都是因为时势。“在拍摄电影《乱点鸳鸯谱》的导演和演员时,我设计了一组集体照。那些人都非常特别。”其中演员包括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克拉克·盖博和玛丽莲·梦露。“玛丽莲当时迟到了,大家都在等她。但是等人到齐之后,大家都非常专业。我们很快就完成了座次的布置。当时,那不过只是一场普通的电影,一张普通的肖像照。”到了1966年,三位主演都英年早逝。“有时候,因为被摄对象的关系,照片所包含的内容就不仅仅是图像本身了。”
《乱点鸳鸯谱》的照片收录到了艾略特·厄韦特的新书《Kolor》中。这是一本足足448页的大部头,包含了超过50年来他所拍摄的彩色照片。“还好我们把所有照片都转换成了数码格式。虽然原版的柯达克罗姆相片还很精确,而且看上去有时代感,但其他的照片都褪色相当严重,需要大规模修复。现在它们都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保存了。”
“在照片的修复及其后续处理中,艺卓ColorEdge CG246 对于判断图像的准确性帮助极大。如果我们不对这些胶片进行扫描和后期校正,它们将成为永恒的回忆。显示器的极端精密度是精确校准的基础。”
“虽然我喜欢黑白照片的工艺,也喜欢呆在暗房里,但艺卓显示器已经成了我们处理彩色照片时的重要工具。传统摄影的工序比较直观。通过合适的曝光和冲洗,就能直接看到负片上的效果,再进行适宜的放大。

2013年9月:艾略特•厄韦特和他的新书《Kolor》以及ColorEdge CG246
数码处理需要更好地预测印刷时的效果。CG246 v认证过程能在将文件发送给出版商前提供一种最高准确度的手段。使用者可以通过ColorNavigator生成一份色彩质量报告,用回馈信息作为基线来评估所显示的图像的还原度。艺卓显示器的预览质量相比我们之前的显示器有着显著的提升。”
“过去55年中所拍摄的历史照片大多是扫描自原始胶片的,不过,当今的商业摄影则需要数码拍摄。相比胶卷时代,现在的拍摄成果需要更快地提交。因为我要到各国旅行来拍摄这些照片,数码相机不仅方便,而且也逐渐成了发送照片的标准要求。其实好处是很多的,比如我不用担心用手拿胶卷。客户也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获取照片,而不用等快递。我在提交作品时也能保留原始文件。在胶卷时代,这可一直是个大问题。”
“对于我们来说,就不用再先印刷校样了。艺卓CG246 is的准确度使它成了我们影像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关键。
我觉得我之所以能预先构想出一张照片,是因为我对胶卷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我的想象力也在不断完善。传统而言,暗房在冲洗照片时能产生一种触觉质感。这种质感也能延伸到数码图像上,只要处理者能理解这种细微的变化,并将它应用到图像中去。
我们的工艺包括灯光、阴影、光圈、快门速度、动态范围和印刷再现。这些工具在印刷数千张照片的同时不断完善。广义而言,制作一张照片不仅仅是观察和捕捉,同时还需要找到其中的色彩和细节。艺卓CG246 比其他显示器更能展现出所需要的色彩和细节。在评估高端数码相片时,它是一件完美的工具。”
